东西问 | 短评:疫情防控应续保希望与信心******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题:疫情防控应续保希望与信心
作者 徐皇冠
入冬以来,中国国内本土疫情形势仍严峻复杂且出现新变化,在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更要理性认识,坚定信心,行稳致远。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新冠疫情是对全人类的新挑战,人类必定要在摸索中寻找应对之策,此时学会运用辩证法缕析“变与不变”显得必要:既要抓住“不变”的七寸,以保持战略定力;又要牵好“变”的牛鼻子,因时因势持续优化完善防控政策,走小步不停步,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使具体实践科学、精准和有效。
抗击疫情,病毒在变,中外的应对也在变。新冠病毒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奥密克戎,特点从致死率高变为致病性减弱。与病毒抗争,中国从早期深壕硬寨打响保卫战到常态化防控,继而强调“精准科学”“以快制快”。有的国家则逐渐从严阵以待,转为主动或被动“放开”,在试图以此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同时,也付出沉痛代价。
疫情三年,人们的心境在变,直观对比外国的应对情况,也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与误读。加之,抗疫中的突发个案影响人们的身心。如何在变幻纷扰中继续前行?必须重新聚焦“从何而来,往何处去”的问题,从全貌把握事物的总和,看到变化中的不变。
人们看到,抗击疫情三年,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没有变,行动没有变。中国始终以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为民众计、为根本计、为长远计。获得的成果,也有目共睹。
近三年来,从整体看,中国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住院病例,远低于全球平均值,经济总体也延续恢复态势。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防疫政策科学性的真实写照。
如果注意到中国“一老一小”群体数量庞大、国家人均医疗资源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等事实,再看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防疫科学性的追求和部署会更客观。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时指出,近三年来,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要以人民为中心,稳中求进,持续优化防控政策,走小步不停步,不断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措施,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八位专家在座谈会上发言,她充分肯定专家在防控中的重要贡献。
当然,言明中国疫情防控成果的客观性、政策的科学性,回应在新一轮疫情复杂态势下人民对美好生活愈发真切、迫切的向往,还有不少急难愁盼的问题需要解决,落细落实疫情防控,还有很多的事要办、路要走。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在统筹变与不变中理性认识,增强定力,以描“工笔画”的态度担负起防控责任,既不能“一放了之”,也要坚决防止“走样”和“加码”,共渡难关需要智慧和勇气,也呼唤信心与暖举。(完)
西藏政协委员寄语2023年“充满希望”****** 中新社拉萨1月12日电 (记者 江飞波)“2022年我们遭遇了新冠疫情,11月时我也经历了感染、康复,现在回想,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们要往前看。”1月12日,西藏自治区两会拉开序幕,32岁的政协委员迪龙对中新社记者说,自己对2023年充满希望。 ![]() 当日,政协第十二届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开幕,数百位各界别委员积极履职、建言资政。 迪龙是僜人,来自林芝察隅县,在互联网社交平台拥有200余万“粉丝”,“察隅是边境县,风景、风俗独特,气候也很舒服,我这次带来了建议提升边境地区道路条件和优化游客边境旅游手续的提案。”迪龙说,希望可以进一步改善游客在察隅的旅游体验,提高当地民众收入。 琼布·阿旺强巴坚赞活佛是宗教界委员,他说,2022年8月,西藏自治区发生新冠疫情,作为国家公民、政协委员、佛陀弟子,自己带领所属的扎西吉培寺僧众积极向日喀则谢通门县防疫部门捐助口罩、糌粑、砖茶等物资以及现金等共21万余元人民币,助力当地政府部门、百姓共同抗疫。 ![]() 琼布·阿旺强巴坚赞活佛说,疫情期间捐款捐物、在寺庙祈愿民众健康幸福、国泰民安,都是尽一位当代公民和爱国爱教活佛的基本义务,“我们共同努力,迎接崭新的2023年”。 卓玛是共青团和青联、工会、妇联界委员,她说,自己经营着一家咨询服务类公司,是民营企业。她希望职业技能鉴定政策能向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倾斜,让大学生更有认同感。 “2022年令人难忘。”卓玛说,2023年西藏自治区两会的召开也在向社会、民众传递信息:未来可期,充满希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