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年货怎么备?物流复工保障年货“春运“******
2023年的春节相较往年更早一些,春节渐近,年味甚浓。回家团圆、过年送新礼依然是中国消费者春节不变的主题。
2023年新春临近,年货消费将在近期同步释放,电商平台纷纷开启年货节,并总结一年的消费趋势。
农历兔年即将来临,兔耳朵帽子、兔型黄金等带兔元素的商品异常火爆。同时,新年礼总会比人先一步到家,电商平台“礼盒”的搜索量同比大增。
物流行业也迎来又一次的年货寄递高峰。随着复工复产进程提速,物流业正在释放实力,做好春节物流保障。企业加紧提前进行人员招聘,并充分结合弹性资源调配补充,保障快递员在岗全力保通保畅,同时也为假期工作员工提供现金补贴。
兔年春节异地备货忙,兔耳朵帽子、兔型黄金大卖
近年来,线上购买年货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和人的春运一样,在农历新年之前,年货也开始呈现出大迁徙现象,“人未到家,年货已在路上”的新趋势越发火热。
多个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年货、兔年拜年服饰一下成为热门搜索词。兔耳朵帽子、兔型黄金等带兔元素的商品异常火爆。
过新年买新衣,淘宝、天猫上对过年喜庆衣服的搜索量年同比增长33倍。其中,拜年汉服供不应求,而可爱的兔子毛衣搜索增长28倍。属兔的用户们,开始物色起红色内衣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淘宝、天猫数据显示,1月,用户对于本命年红内衣的搜索量相比上月几乎翻倍。
“毛孩子(指宠物)”们也有了自己的过年新衣。简单又大方的宠物发饰成为销售爆款,宠物鞋、袜也颇具热度。同时,淘宝上兔粮、兔用厕所的销量明显增长。
淘宝、天猫搜索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吃货们对“礼盒”的搜索量相比上月增长了5倍。新年积木也成为搜索爆款,00后最爱的棉花娃娃,在淘宝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近3倍,娃衣、配饰都成为热门商品。
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淘宝、天猫后台数据显示,对于上述年货,大部分消费者选择了淘宝上的多地址下单,提前送到老家或作为新年货礼直接送给亲朋好友。
京东小时购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肉干礼盒、饼干礼盒、白酒礼盒、低温熟食礼盒环比上月销售增长均超10倍,腌腊制品礼盒、南北干货礼盒、水果礼盒环比增长8倍。
京东小时购数据显示,年货节以来,全国范围内异地订单同比增长了170%,异地订单下单最多的城市为深圳、北京、广州、成都和上海。购买最多的商品是手机、车厘子、白酒、粮油、牛奶、各式礼盒。
数据还显示,近几年,85后、90后乃至95后逐渐接过家庭采购“大权”,成为年货采买主力军。随着“年货少当家”登场,他们更注重服务体验、喜欢尝鲜、希望省时省心的观念,在传承年俗年味的同时,也带动父母长辈更新置办方式,扩容年货清单。今年春节,以智能家居、时尚潮玩、个护美妆为代表的年货“新三样”,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时尚化的消费趋势。
预制菜、半成品依旧全面热销,京东小时购平台中式熟食环比增4.5倍,西式熟食礼盒环比增长4倍,冷冻半成品环比增长2倍,半成品净菜环比增长50%。腊肉腊肠等销量增长180%。零食销量环比增长170%,水果销量环比增长390%,车厘子环比增长超10倍。
此外,健康防护用品也是消费者过年期间的刚需。日常防护用品、感冒用药、肠胃用药、抗原检测试剂等物资,以及过年期间适合送亲朋的健康礼品,如阿胶浆礼盒、补益类礼盒等都成为热销商品。
顺丰通过同城急送、优先派送等方式优先保障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等紧急需求,并联合多地政府开通互联网医药平台,配送到家服务。通过一站式接入多平台发单及统一规划,实现资源集中和成本节约,顺丰同城12月份医药类订单环比涨幅超六成。
京东方面称,目前北京市内有超1400药急送合作门店,满足用户春节期间的购买需求。
京东也首次打造“超级京城”同城年货节,联合物美、京客隆、超市发、便利蜂、屈臣氏、京八珍等数万家本地全品类门店打造同城服务圈。
物美三方平台运营部负责人尹伊表示:“北京近180家门店都参与进来,从数据来看,元旦假期3天我们北京门店的销售额环比12月增长了190%,预计整个年货节期间还将获得更高的增长。”
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年货礼盒、进口生鲜等销售增长较快
1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目前正值元旦、春节“两节”消费旺季,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居民消费热情正在回归。
束珏婷称,热点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在节日氛围和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平稳增长,年货、日用品等商品需求升温。元旦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3%、10.2%和2.6%。
“平台数据显示,与往年相比,95后年轻人不仅继续青睐彰显个性的潮鞋、护肤美妆等商品,还开始体验中年人的年味,53度飞天茅台成交额增长明显。”乐信副总裁、科技零售事业部负责人阎姝表示,随着一系列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接续落地,各类经济活动逐渐回归正轨,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分期乐将发挥消费场景优势,满足年轻人需求,扩充更多新潮好玩的商品品类,开拓更多创新玩法,助力实体经济回稳向上。
微拍堂酒之家店铺负责人李玉刚也表示,每逢佳节,故人重逢,亲友相聚,把酒言欢,酒水作为节假日消费的晴雨表,已在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讯息。他预计这个春节,酒水生意将会是近两年最好的。
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年货节”前5天全国网络零售额达2080亿元,比上届同期增长4.7%。其中,年货礼盒、健康滋补用品、进口生鲜食品等销售增长较快,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动能不断释放。
京东“同城年货节”项目负责人表示,今年京东推出了同城年货节,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联合入驻平台的超20万家全品类线下门店,为全国超过1800个县区市的消费者提供“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年货小时达最快分钟达”的采买体验。
线上年货消费火热,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于线上下单、送货上门的便捷购物体验;另一方面,尤其对于返乡游子来说,满足了他们“轻装返乡”的需求。
年货寄递高峰来临,部分快递企业加紧招聘、投入约4亿元补贴奖励
和人的春运一样,物流行业也迎来又一次的年货寄递高峰。随着复工复产进程提速,物流业正在释放实力,做好春节物流保障。
京东物流将在今年首次携手德邦进行春节物流保障,全国366个城市、约1700个区县的消费者,即使是在除夕、大年初一,也可以正常下单收货。
针对今年人力、运力等资源紧张情况,京东物流提前储备了航空、铁路与公路等运力资源,通过软硬件技术加持、延长核心场地运营时间等方式,保障商家与消费者在春节期间的物流寄递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30座城市的700余台无人车春节也送货,600台智能快递车、超100台室内配送机器人将和京东快递小哥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末端配送服务。
顺丰也表示,将充分利用全货机资源,并弹性调配补充运力,持续维护民生寄递需求,保障春节期间寄递服务不间断。
顺丰北京地区负责人表示,快递一线从业人员已经正常上岗,配送运力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全国多地运力紧张的情况也正逐渐缓解,上岗率和派件时效不断提升。
运力方面,春节前顺丰将储备日均陆运干支线约14万车次,并增加外部运力获取渠道补充;除自有的70余架自有全货机,顺丰还将充分沟通三四线机场,投入散航包舱资源。春节期间,顺丰航空也将继续扩充机队规模、拓展航线网络,全力保通保畅。
为了让春节留岗的一线员工踏实过年,京东物流今年还将继续推行“我在京东过大年”,为坚守一线、原地过年的员工提供高于国家法定标准的福利补贴。其中,通过子女团聚补贴的发放,鼓励一线员工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将子女接到工作地共度春节,在坚守岗位的同时实现节日团聚。
顺丰也正在加紧提前进行人员招聘,并充分结合弹性资源调配补充,春节前保障一线快递员日均35万人在岗。节假日期间,顺丰通过减少商业区、学校等区域人员整合网点,在快递员安心回乡的同时,保障正常寄递需求,设置超2亿元春节专项激励包,并额外投入近2亿元开展一系列员工关怀活动。
中通方面表示,临近春节,快递一线从业人员尤其末端配送环节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用工缺口。对此,中通及时合理调整运能运力,最大限度调配人力物力资源,通过成立专项小组、设立在岗补贴、加强人员招聘、调配各方运力等方式,尽力保障平稳度过疫情考验,保障“春节不打烊”期间的寄递渠道畅通。
同时,网点通过第三方招聘兼职、临时人员补充弹性运力,并通过第三方共配、加强临时工招聘等方式,对配送力量进行补充,通过发放春节在岗补贴、鼓励节后错峰回家、补休等方式,保障一定比例的在岗率。
菜鸟方面也已经启动临时运力补充计划,要求站点增加灵活装卸运力、配送运力,减少配送员和站长因装卸货速度影响的配送产能,同时加快终端的快速流转,保障配送员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配送。相比平时,临时运力日工资提升20%左右。同时,春节期间,菜鸟为值守的快递员准备了“温暖礼包”,包含春节留守补贴,分为年前坚守红包、年中留守补贴,年后返岗补贴、年夜饭等等,预估留守员工在春节期间单人额外获得补贴约2000元。
酒类产品仅靠包装赢市场行不通******
本报记者 孟刚 文
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该市酒类产品进行了商品包装监督抽查,发现标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茅台不老酒(配制酒)包装空隙率不合格。事实上,2021年小糊涂仙、郎牌、杜康4批次酒类产品也因为包装空隙率项目不合格,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通报。
记者梳理发现,空隙率不合格成为酒类产品包装不合格的主要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酒类产品过度包装是酒业阶段性的产物,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及酒类消费趋向品质化、理性化,酒类过度包装问题将加速得到解决。
空隙率不合格问题常见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在官网公布了《2022年上海市酒类商品包装物减量(过度包装)监督抽查结果》,本次监督抽查依据GB 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以下简称2009版标准)、JJF 1244—2010《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等标准要求,对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比率项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50批次抽检中有1批次不合格:标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上海文峰千家惠超市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的的茅台不老酒(配制酒)包装空隙率不合格,规格型号为500毫升,生产日期为2021年7月9日。
记者了解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是茅台集团全资子公司,其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1984年。
茅台集团近日回应《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称,此批次产品系保健酒业公司此前生产的总经销产品,已经对该批次检验不合格产品全部召回处理,并将整改后的包装重新送检。
近年来,酒类过度包装问题不时出现,且多为包装空隙率不合格。例如,2021年5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0年上海市酒类商品(过度)包装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汝阳杜康酿酒有限公司、贵州小糊涂仙酒业有限公司等厂商生产的酒,包装空隙率均被查出不合格。而在2016年、2017年,原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多次发布的饮料酒商品包装监督抽查结果也显示,多批次名酒品牌旗下产品因包装不合格被通报,不合格项目均为包装空隙率。
所谓包装空隙率,是指商品包装内不必要的空间体积与商品销售包装体积的比率。根据2009版标准规定,饮料酒的包装空隙率应≤55%。另外,根据规定,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不大于30毫升或30克,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75%;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大于30毫升或30克,并不大于50毫升或50克,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60%。
过度包装是阶段性产物
记者发现,此前,一些名酒企业的主打产品也会出现过度包装问题。但市场监管部门近年来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酒类过度包装问题多见于非名酒或者名酒的贴牌开发产品。
中国酒业智库专家蔡学飞表示,酒类过度包装现象长期存在,原因并不复杂,因为酒类产品重要的消费场景就是社交,在社交场景下,“高大上”、新奇的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产品本身价值的体现,所以,过度包装问题在酒类收藏市场和礼品市场上长期存在。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也认为,食品行业过度包装主要体现在月饼、保健品行业,尤其是养生保健产品过度包装现象更为严重。而一些酒企为彰显品牌价值,也喜欢用“高大上”的包装博取顾客眼球,特别是在贴牌定制酒领域。
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一些名酒企业开始在包装上进行创新,酒类产品的包装造型、结构呈现出差异化的新态势。
蔡学飞表示,对于一些品牌影响力不强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较为繁复的外部包装设计来提升整个产品的价值感,从而提高产品溢价,支撑较高的价格。“但确实应该看到,通过过度包装实际上解决不了产品价值问题,只能是白酒发展阶段性的产物。随着理性消费意识崛起,过度包装外显性价值其实在大幅下降,酒类过度包装已经成为非理性消费的代表,正在逐渐被市场淘汰。”蔡学飞说道。
包装附加值将大幅降低
目前,酒业特别是白酒行业进入总量萎缩、消费需求迭代升级、市场竞争逐步加剧的新发展阶段,对酒企和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食品和化妆品》,新标准涵盖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包括茶叶、酒类等,将于2023年9月正式实施。具体到酒类产品包装上,规定酒类包装层数应≤4层、包装空隙率≤30%、必要空间系数为13。
蔡学飞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消费者理性消费、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酒类过度包装问题正在不断改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简装酒或者光瓶酒的出现。”
肖竹青也认为,如今,消费者购买行为趋于理性,更多消费者越来越认同可以省略酒包装,选择光瓶好酒成为一种潮流。
蔡学飞表示,酒类消费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产品品质本身,包装的附加值将大幅降低,这也是符合酒类品质化消费、理性消费的一个大趋势。
肖竹青则认为,消费者指定购买和持续复购,一定是对产品有良好的消费体验。只有重视品质体验和品牌提升的酒企,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走得更远。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